免费实用的宝藏网站 - 广州大学城网点亮大学生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藏地密码》:史玉柱的网游阴谋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8998 | 回复: 0

081013mon
发表于: 2008-11-12 14: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1月15日,在新浪读书频道原创首页,有一篇叫《藏地密码》的长篇小说,静静地挂到了页面。作者署名“何马”,是一位在网络上从来没有露过面的新手。小说的副标题十分引人注目:西藏向我们隐瞒了什么?在此以前,恐怕没人听说过这本关于西藏的小说。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部后来誉为“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的大部头,会在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成为继《鬼吹灯》和《明朝那些事》之后,最火爆的一部规模巨大的系列图书。如果不是笔者追根溯源一层一层地调查取证《藏地密码》的畅销起源,也许我们做梦也想不到,这部凭空而火的小说,其实从出现伊始,便是一部不可能不火的小说——这么说不是因为小说关于西藏的特殊题材,而是因为小说背后隐藏着一个“法力无边的神秘人物”——史玉柱。

《藏地密码》:一本突然火爆的畅销书

突然,《藏地密码》就火了。——这是很多读者、书店、出版商的感觉。
“《藏地密码》刚开始连载的时候,似乎只在新浪可以看到,可是,仅仅过了3、4天,我搜索了一下百度,发现铺天盖地全部都是。这是谁做的?这不可能是自然火爆,一定是有人在背后人为操作。”北京某著名图书公司的总编辑华秋说。
华秋当时也是众多争抢《藏地密码》版权的国内出版商中的一员。除了华秋所在的著名图书公司以外,几乎一时间京城上下所有知名的图书公司全部都卷入了《藏地密码》版权的争夺之中,《藏地密码》的标价也立即水涨船高。新浪读书原创频道的编辑张珊珊说,她有一天接到了50多个出版商的电话,都是找她要《藏地密码》的版权,实际上,她也不知道《藏地密码》的版权应该和谁联系。《藏地密码》的作者是谁,她不知道,她唯一知道的,就是《藏地密码》突然火了,十分突然。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出版商争抢《藏地密码》的版权?据了解,迄今为止,除了已经得到《藏地密码》版权的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外,曾参与争夺《藏地密码》一书版权的知名出版机构,至少有:共和联动、磨铁文化、博集天卷、长江文艺、安徽文艺等等几十家。这是一起集体炒作?貌似不可能。因为这些知名的出版机构之间竞争剧烈,不可能为他人做嫁衣。他们确实是真刀实枪地争夺《藏地密码》?有可能。如果是这样,那只能说明《藏地密码》在2008年1月15号到25号这10天内的爆发式宣传太强大了,因为,后来马上又有30多家台湾出版商开始了争抢《藏地密码》的繁体字版权,其中包括时报文化、麦田文化、普天文化等众多台湾知名出版机构。那么,是谁有这么强大的营销能力?仅仅靠不到10天的营销,就可以让一本从没有露面的书,一下子变成了人人想抢的香饽饽?这在几个月前,是一个迷。

《藏地密码》的畅销密码及其作者背景的疑云重重

有人说,进入2008年3月中旬以后,《藏地密码》会成为今年最畅销的书,已是一件铁板钉钉的事情。单单靠“西藏向我们隐瞒了什么”这句话,卖个几十万也不成问题。但在笔者看来,事情绝非“歪打正着”这么简单,因为在3月份之前,《藏地密码》在某种“神秘力量”的驱使下,就已经成为了一部超级热门小说。这种“神秘力量”来自何方?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首先,我们相信《藏地密码》的火爆是人为造成的,也就是说,是操作出来的,这个在前面,我们已经有过论证。《鬼吹灯》是典型的自然火,在出版之前,作者默默发帖近两年。《明朝那些事》,即使大家都认为是靠点击率造假搞火的,但作者当年明月也在网络发帖近一年才被人关注。更不要说《流血的仕途》等书,作者曹三公子辛苦码字两年多,直到被很多名人偶然读到,才开始火爆起来。而《藏地密码》的火,仅仅只用了10天!这不可能是自然而火。笔者仔细搜索了那10天网络上关于《藏地密码》的帖子,发现竟然《藏地密码》几乎同时在2000多个论坛连载,连连载的标题、进度、措辞、回帖等,几乎全部都是一模一样的!2000多个论坛,即使一个人一天连载100个论坛,也需要一个20多个团队才能完成!而且,《藏地密码》不仅在论坛连载,而且四处发布软文,根据笔者的统计,在短短10天之内,《藏地密码》在网络发布的软文及书评,接近1000篇。一部只连载了10天左右的文章,观众都还没有看出门路,为何就有了如此之多的书评?这1000篇书评出自哪里?这件事情想想都很恐怖。《藏地密码》背后,仿佛有一个强大的宣传部队在整齐前进。然而,这个部队是谁领导的呢?没有人知道。几个营销能力最强的图书公司,至少都没有抢到这部书的版权。最终抢到这部书的版权的,是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只有一两年历史的新公司,但是为什么偏偏是这家公司抢到了《藏地密码》的版权?《藏地密码》在高调中完成了与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的签约,其他争抢《藏地密码》的图书公司仿佛被耍了一次,因为他们连与作者报价的机会据说都没有得到。《藏地密码》对外宣称内地版权报价75万元人民币,但究竟是多少,只有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和《藏地密码》的版权人最清楚。
《藏地密码》的版权人,也就是作者,他的真实身份究竟如何?无人可知。一切犹如一场游戏。作者何马后来被爆是一个“拥有13家公司的年轻老总,喜欢户外”,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露过面。如果说《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当初十分神秘,那么《藏地密码》的作者何马更比天下霸唱神秘一百倍,因为天下霸唱好歹还会接受采访、戴着墨镜出来签售,而《藏地密码》的作者何马,则是连影子都见不到一个!何马存在么?《藏地密码》的作者是谁?

谁是《藏地密码》畅销的真正幕后推手?

强大的人肉搜索告诉我,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2006年年底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不少关于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的资料,这是一家以营销出人意料而被人注意的图书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后,他们推出的第一本书,是《赵赶驴电梯奇遇记》,根据当时的媒体记录,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让作者赵赶驴戴着他们在电影道具厂定制的巨大可笑的驴头,在全国进行巡回签售,每次出场,赵赶驴都坐着一组“豪华车队”敲锣打鼓气宇轩扬地隆重登场,所谓的豪华车队,就是8辆又破又烂的三轮车队。很快,赵赶驴以这种匪夷所思的后现代风格的独特出场方式,成为2006年最红的网络红人,而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开始以不按常理出牌的操作方式,进入了大家的视野。随后,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又出版了《流血的仕途》等富有争议性的畅销书,逐渐成为了出版界的后起之秀,而2008年《藏地密码》的畅销,则把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推到了一个“当红图书营销机构”的位置。最近一年,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只出了7本书,其中5本销量超过20万册,在低迷的出版物市场,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确实创造了一个“出版神话”,而且,《藏地密码》的后续出版,将继续增加这个神话的传奇色彩。
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凭什么签到了《藏地密码》这本书的版权呢?难道《藏地密码》幕后的推手就是他们吗?凭心而论,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大、出书不多的图书公司,公司员工一直在10人左右,从成立到现在几乎没有怎么变动。除了营销出格外,这家公司一直比较神秘。公司的负责人吴又十分年轻,不到三十岁,曾在共和联动工作一年,后来与两个朋友到广州创立图书公司,在出版了畅销40多万册的《和空姐同居的日子》之后,吴又突然离开广州,回到北京迅速创立了读客图书,在他离开后不久,他的广州公司就垮掉了。
然而,当笔者仔细调查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的股东结构的时候,才发现了我们所疑惑的秘密,正在逐步打开。北京读客图书的另外一个股东,名叫华南。这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名字,在出版圈无人听说,据说,华南虽然是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的重要股东,但却从来不去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在负责公司运作的,平时只有吴又一人。然而,华南却是一个真正有来头的人,因为史玉柱的“黄金搭档”系列保健酒,甚至包括史玉柱的所有保健产品的营销战略,都是由这个神秘人物在背后策划!那么,北京读客,究竟和史玉柱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果这是谜底,如果这是阴谋,那谁被忽悠了?

在中国,还有谁比史玉柱更会营销、更会炒作?
再离奇的炒作,如果当主角是史玉柱,那么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当《藏地密码》的火爆,与史玉柱开始发生联系的时候,我们的谜底,也许马上就快揭开了……
让我们先回到《藏地密码》的内容上来。《藏地密码》虽说号称是“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其实更是一部古墓丽影式的游戏小说,《藏地密码》最典型的写作手法,是“闯关”,每一集都很惊险,每个人物都很鲜明,每次行动都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找到西藏有史以来最大的秘密——关于藏传佛教的珍贵宝藏遗落在哪里……如果《藏地密码》被改编成网络游戏,那几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2000多个论坛、1000多篇书评、10天的网络轰炸、北京读客、吴又、神秘人物华南、黄金搭档、保健品、史玉柱、网络游戏……当我们把这些散乱的元素再一次拼贴在一起的时候,答案似乎已经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当笔者在百度上试着搜索“藏地密码 史玉柱”的时候,突然发现几百篇重复的曾经被我们忽视的小道消息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藏地密码》很流行,史玉柱欲将其做成网络游戏!……
原来如此!如果这是谜底,如果这是阴谋,但谁被忽悠了?
也许,当50多家出版商在疯抢《藏地密码》版权的时候,史玉柱早已经在背后冷笑了:跟我玩,你们还是嫩了点!在史玉柱面前,所有的图书公司,不过是一群陪衬。不管磨铁多牛B,不管共和联动多火爆,不管博集天卷多稳健,但有史玉柱在,谁能拿到《藏地密码》的版权?谁也拿不到,除了史玉柱。《藏地密码》,正按照史玉柱的牌局发展着,史玉柱牢牢地控制住了一切。如果有一天,在市面上出现一款比《征途》更火爆的网络游戏叫《藏地密码》,估计谁也不会感到奇怪,因为,那是一个早已经被设定好的结局。笔者有幸认识一个朋友,他和史玉柱的助手有往来,当笔者对他谈及此事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来了什么,坦言:他在史玉柱助手的办公桌上,确实看到了几本《藏地密码》,整整齐齐地堆在那里。
这就是一部中国式畅销书的命运。有一天,我在电梯里遇到了一个电梯小姐,从安徽农村过来的,手里捧着一本《藏地密码2》,我问她,姑娘,这书好看吗?
“太好看了,看得我都睡不着觉。”
走出电梯,我在想,《藏地密码》的作者究竟是谁呢?是又一起团队写作吗?我想象着史玉柱麾下几十人的写作团队,几百人的水军,铺天盖地地向出版圈袭来。
史玉柱来了,出版圈怎么玩?那真是一件令人期待的好戏。据说,史玉柱已经入股了某发行集团10%的股份,史玉柱真的打算彻底进入出版传媒行业吗?《藏地密码》的后续故事,也许会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让我们等着史玉柱怎么玩吧!我们,永远只是一个商业社会中消费《藏地密码》的顾客而已,史玉柱们,才是真正的大玩家。
跳转到指定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