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广州大学城网业务调整

(转)我的一位网友的“游记”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5200 | 回复: 1

boyaelite
发表于: 2008-9-11 15: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CFL家书2008第32封
真知尽情觅 风物放眼量
                                                          复旦大学  邓 杭

说来惭愧,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我所知道的真的太少。在参加CFL项目之前,哈佛、耶鲁、MIT、UCLA、Princeton对于我来说,仅是顶着精英殿堂光环的世界名校;纽约、波士顿、硅谷、旧金山、华盛顿、洛杉矶,不过是我知道的几个著名城市;国会山、白宫、林肯纪念堂、五角大楼、时代广场、星光大道,只是在好莱坞电影里见过;汉堡、鸡翅、薯条、可乐是我定义中的美国快餐文化。现在回想起来,平时不常看美剧的习惯,让自己失去了很多了解当地生活、风物的机会,不无遗憾。不过,我真的比较幸运,有机会通过CFL项目横跨太平洋、直接踏上美利坚民族的土地,真真切切地感悟哈佛、耶鲁的校园文化,欣赏金门大桥的景致,体验好莱坞的时尚、感受迪斯尼的梦幻。掐指算来,回上海竟已一月有余,本以为美国的一幕幕会随时间淡去,然而,一提起笔,美国的草木、人物、建筑,却明明清晰地呈现在脑海里。原来,它已化作美好的记忆,一直珍藏在我心里。  

真知尽情觅 风物放眼量
    我居住多年的杭州自古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地,城中名胜古迹颇多,但总感觉古人离我们太远,他们的治学之道,为人之法,似乎对今人影响并不深远。异地求学,即使身在百年名校复旦,也没有感觉出太多的“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学风,更何况相对浮躁的社会呢。前几天去五角场的新华书店,看到许许多多席地而坐的小孩子、成年人看书的情景,才觉得上海的文化品质开始呈现。这个时候,我更加感叹美国学生的学风,更加回味美国校园的风物。走遍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我始终觉得,美国的大学就像一个巨大的书城,处处都体现了民族文化,时时可见科学真知,正是这种底蕴,造就了美国校园埋头研习、求知为学的蔚然之风,更促成了勇于实践、展示真我的创业人生。在这个“书城”里,我推荐几本“好书”,与大家分享,供大家品味。
第一本“书”,是美国各所大学的图书馆。经常听人说,要知道一个大学的水平,就去参观她的图书馆。的确如此,大学的图书馆,不仅汇聚了知识,还传播了知识,进而创造了知识。想想大陆各所大学的图书馆,建筑不可谓不豪华,设施不可谓不先进,藏书不可谓不丰富(当然,外文书的藏书量远远不够),但与美国各大学图书馆比起来,最大的缺憾就是人文关怀。我经常感叹文科图书馆自习室的座无虚席,感叹复旦学子的良好学风,但沃顿商学院图书馆自习室的一个设计细节,则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不同的人文之风。自习室每张桌子上都安装了台灯,台灯种类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有些同学喜欢荧光灯,有些则喜欢白炽灯),真的是很小的一个细节,却最好地体现了那种深厚蕴藏的以人为本的情怀,给人以一种由心而生的亲切。这本“书”教给我们的,是细心,也是关怀。
    第二本“书”,是美国学生的学风。这次去美国,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世界顶级名校的学生。虽然是在暑假期间,但为了CFL项目成员他们不辞辛苦,每到一个学校都为我们做向导,带我们参观校园、图书馆、实验室,与我们畅谈美国的历史与文化,跟我们举行各种各样的Seminar讨论学习的方法和治学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耶鲁大学的中国MM,她以托福近满分的成绩成功申请到耶鲁就读本科。她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介绍她在耶鲁的求学经历。我们很难相信这般轻描淡写、气定神闲的描绘背后竟是如此繁忙的课业、如此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如此丰富的课外活动。这让我们感慨自己平时在学校时的光阴虚度。在斯坦福大学,我们的向导是一群创业的学生,他们与我们畅谈了创业实践和未来愿景。创业阶段,他们白天处理公司的繁忙事务,晚上则静静地来到实验室、办公室,一直做分析、做报告到午夜2点;还有的,则通宵赶自己第二天课堂发言的paper,或者为导师的课题查阅资料……这本“书”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也是追求。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一本大学“书城”之外的“课外书”,就是美国各地的博物馆。中国的博物馆也已逐步实现免费开放,这确确实实让很多人受益,我也相信她可以有效推进市民的文化素质水平。然而,毕竟我们还没有很多理念的支撑,大陆的博物馆,只不过简单地打开了一扇门而已,但美国的博物馆,却以一种创新的精神,引领和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化。博物馆的馆藏,有很多是私人捐献或者珍藏的;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志愿服务的社工;博物馆的宣传单,跟美国大部分活动的宣传一样,做得非常景致,甚至可以让人珍藏。参观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轻松而愉快,那些让人惊叹的远古利器,让人驻足的蜡像雕塑,让人感慨的奇美画卷,无一不诠释着美国作为一个多种族国家的文化、传递着内涵丰富的知识。这本“书”教给我们的,是传承,也是创新。
    这三本“书”,只不过美国书城的一角,却代表了美利坚风物的精华,足以让我回味许久。
分隔相聚短 情谊似水长
    人生如戏,悲喜愁苦,聚散离合,总是那样的现实而无奈。当我整点行装从北京出发的时候,内心是无比的憧憬与快乐;当我背起行囊从洛杉矶归来的时候,对领队和CFL队友是万般的不舍与伤感。曾记得初次见面,你们的朝气与活力;曾记得哈佛课堂,你们丰富的经历、智慧的言语;曾记得愚人码头,我们一起观海远眺;曾记得国会山上,我们同揽华盛顿全景。忘不了成熟稳重的魏然、活泼率真的赵玉;忘不了可爱灵性的吕琳,温柔体贴的晶晶……更要感谢CFL组织者给我们的关怀和激励——Victoria为我耐心地介绍项目和各个细节,领队Kevin细致地为我们辅导签证,更为整个团队在美国期间的顺利访问做了大量工作。

关于“领导力”、关于“精英”,我们总是有着太多的期待与遐想,特别是当它们与“中国”、与“未来”这些字样结合在一起时,它的力量竟是如此神奇,让我们产生放眼全球、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异域文化、提高交际能力、提升人生高度,这绝非我对CFL项目的溢美之词,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与肯定。下周,我将作为中国青年代表,赴日本参加由团中央组织的中日韩友好交流活动,感谢CFL帮助我的成长,这为我的日本之行做了极好的准备。青春凝聚理想,前程充满希望,豪情撑起风帆,我们行将远航!让我们与CFL携手,紧扣时代脉搏,弄潮浪尖之上,为中国谱写光荣与梦想!
跳转到指定楼层
boyaelite
发表于: 2008-9-23 15: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